泉州新宇测绘有限公司

泉州新宇测绘有限公司

泉州新宇测绘有限公司

泉州新宇测绘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硕士 > 正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发布日期:2017-06-13 浏览量:

学科定义

本学科以地质体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地质体勘查(察)、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学科,即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地质体的形成条件、时空分布规律、演化机理,并采用各种现代勘查(察)技术手段获取、处理、解释和应用地质信息,查明潜在地质资源及工程地质体的特征,为地质体勘查(察)和开发利用工程服务。

学科特征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泉州新宇测绘有限公司“大有色”学科体系的主干重点学科之一,于1954年泉州工公司建校时设立,现为福建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本学科196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获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获地质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2001年设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获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资源经济、地质遗迹与旅游地质5个二级学科,形成5个特色的优势学科方向:

1.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动力学及隐伏矿预测:基于成矿作用过程复杂性、矿床展布多维性、隐伏矿预测理论综合性和找矿方法多样性等特点,针对成矿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和构造成矿动力学的核心问题,以区域成矿学、矿田构造学、矿床地球化学、非线性理论、找矿预测学方法论为基础,将成矿地质过程、动力条件、地球化学条件、流体条件有机结合,揭示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演化机制,构建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动力学时空结构模型与大比例尺隐伏矿定位预测系统,从而使矿床学研究从传统的静态定性模式进入动态演化模式,丰富和发展成矿动力学理论体系,最终建立隐伏矿定位预测的科学技术体系,实现大型-超大型矿床深部和外围及勘查区的隐伏矿定位预测评价。

2.水文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及地质灾害防治:针对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复杂地质条件区水文工程地质问题和山地地质灾害突出、多发及多样等特点,应用地下水系统理论、系统工程地质学理论、生态环境地质理论和现代勘察、实(试)验、监测及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深入研究各类工程、矿区及城镇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条件、成因机制、演变趋势及其工程效应,发展坑道涌水预测与防治、地下水污染监测与治理、工程地质体稳定性评价与除险加固、岩溶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综合治理等新技术,努力创立区域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调控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

3.深部探测集成技术及应用:基于不同地质景观区或勘查区深部探测及其资源评价的复杂性,针对深部地质体空间定位与多源信息高效提取的难题,研发地球物理深部探测技术、工程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及深部资源评价技术;综合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信息综合、转换、分析、处理、解释及数字化-虚拟化,建立典型地质景观区或地质体空间数字模型和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实现地质体三维空间可视化与定位、定量预测。

4.矿产资源经济:综合应用地质勘探、矿山地质、采矿、选矿、冶炼、环境等数据和当前矿产市场的供求价格等参数,建立矿产资源数学-经济模型,分析矿产资源形势与市场供求关系,丰富资源价格理论与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理论方法,指导矿产勘查开发风险投资决策和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矿业持续发展与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5.地质遗迹及国家地质公园:依托西南地区特殊地质遗迹众多的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地质遗迹与旅游地质资源的形成机理、成景历程及演化趋势,开展旅游地质资源的调查评价,制定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将基础研究与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有机整合,创建地质遗迹、旅游地质资源及地质公园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推进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地质学发展。

本学科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核心,面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前沿,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独特的地域优势和矿产资源丰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景观多样的特色,以成矿动力学及隐伏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复杂地质条件下水文工程地质研究与灾害防治技术、深部探测集成技术及应用、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为重点特色方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使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立于全国同类学科前列,地质工程、矿产资源经济二级学科成为中国西部特色学科,地质遗迹和旅游地质学科成为国际知名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建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努力把本学科建成为全国知名的区域性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进入国家一流地学学科行列。

    上一条:地质学

    下一条:土地资源管理